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罕王》的平行式:广西中西部壮族史诗
  • [摘要]平行式普遍存在于壮族诗歌、歌曲、仪式经文和各种口头文类中。文章以壮族仪式经文《罕王》中大量存在的平行式为研究对象,在概述其文化背景和社会作用的基础上,分析实时仪式演述语境和声响景观,首次对这些平行式进行统计与类型分类,将之分为平行式对句、类似平行式对句和扩大式平行式对句等,考察其修辞和韵律效果,并初步讨论了经文中出现的存在对应关系的词语和概念类型,包括自然类型、中原——本地的平行式。
  • 贺大卫(David Holm)著;李扬,陆慧玲译
  • 全文[ PDF 0.0 MB ] 2020.3(38):112-133  共有 782 人次浏览
  • 方块白文大本曲曲本文献的类型和传承特点
  • [摘要]文章在白文大本曲曲本调查的基础上,从情节内容和题材来源两个角度,对白族民间传承的曲本文献进行了归纳和分类,同时探讨了白文曲本文献传承和发展的若干特点,认为白文曲本是大本曲艺术发展的重要条件,曲本文献的历时代际传承和共时社会传抄,强化了白族大本曲艺术传承发展的稳定性和内在活力。反之,白文曲本文献与大本曲艺术的密切关系,也给自身拓展了传承的社会文化空间。
  • 王锋
  • 全文[ PDF 0.0 MB ] 2020.6(38):112-120  共有 366 人次浏览
  • 论内蒙古生态小说书写的三个维度
  • [摘要]近年来,内蒙古生态小说创作数量增长显著,在生态思想的阐释方面,与当代中国生态小说价值取向趋同;在书写路径的选择方面,回望式书写、寓言化写作、“诗性智慧”表达等三个维度表现突出,体现着民族传统的特质,但因固有创作思维难以超越,影响了小说经典化。
  • 刘亚利(蒙古族)
  • 全文[ PDF 0.0 MB ] 2022.5(40):112-118  共有 238 人次浏览
  • 读李锋《容美土司家族文学交往史考论》
  • [摘要]李锋的《容美土司家族文学交往史考论》是古代民族文学研究方面的力作,其创新之处主要有三,即对“土司子弟入学”制度及其影响性的研究,对容美土司家族文学交往史的系统性梳理和整体性把握,以及考证过程中对地方志等文献的娴熟运用。这不仅对于土司文学、土家族文学研究有重要的价值,对于古代民族文学的研究也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 多洛肯
  • 全文[ PDF 0.0 MB ] 2020.4(38):113-118  共有 357 人次浏览
  • 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与国际文化政策之演进:事件史循证研究
  • [摘要]文章基于联合国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档案文献,以重要事件和关键文件为循证线索,大致勾连半个多世纪以来国际社会围绕文化与发展、文化多样性与文化间对话、文化遗产与可持续发展几个关联性问题进行叙事阐释,进而聚焦联合国系统先后推动的全球性发展议程,分析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国际层面对文化治理领域形成的深刻影响,反过来从发展领域观察文化政策如何对接可持续发展的全球进程,以期为国家文化治理尤其是文化遗产保护进一步横向对接《2030 年议程》及其可持续发展目标厘清基本来路与前行方向。
  • 巴莫曲布嫫(彝族)
  • 全文[ PDF 0.0 MB ] 2021.6(39):114-125  共有 417 人次浏览
  • 俄罗斯历史学派史诗研究述评
  • [摘要]俄罗斯历史学派上承俄罗斯神话学派、传播学派、历史文化学派和历史比较 学派的研究,下启俄罗斯史诗的历史性研究、形式主义研究和演述传统研究,在俄罗斯民间文 艺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弗·费·米勒为代表的历史学派基于丰富的田野调查资料和历 史文献资料,稽考勇士歌与史实的源流关系,勾勒勇士歌的历时演变轨辙,探究勇士歌演述人在 演述中的艺术创作,其研究范式在当代仍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 赵婷廷
  • 全文[ PDF 0.0 MB ] 2022.2(40):115-126  共有 468 人次浏览
  • 《王的背影》与满族历史书写——兼及对少数民族叙事的反思
  • [摘要]满族作家周建新的《王的背影》在认同国家民族观念的基础上挖掘满族身份意识的复杂生成过程,在普遍意义上发现满族历史转型与人性之间的张力和融合;重构历史叙事中的现实主义原则和理性力量,对当代满族历史叙事的回溯和超越也是对当代少数民族叙事症候的一次指正和挑战
  • 朱琳
  • 全文[ PDF 0.0 MB ] 2021.3(39):115-123  共有 361 人次浏览
  • 维吾尔诗歌“迪旺”述论
  • [摘要]“迪旺”(Diwan)一词原系波斯语。在维吾尔文学史上,产生了编纂诗歌“迪旺”的传统。在喀喇汗王朝、察合台汗国、叶尔羌汗国以及18 世纪至19 世纪的不同时期,编纂了许多语言优美、内容丰富的“迪旺”。文章论析了维吾尔诗歌“迪旺”的发展过程及其特征。
  • 海热提江·乌斯曼
  • 全文[ PDF 0.0 MB ] 2015.6(1):115-121  共有 1065 人次浏览
  • 地方性知识的生产与阐释——以侗族歌谣分类研究为例
  • [摘要]格尔茨所提出的“地方性知识”通过反思西方社会科学中的“普遍性理论”,强调人类认知和文化的多元,使长期以来被宏大理论所遮蔽的“地方性知识”得以展现。文章以侗族歌谣分类为个案,展现“地方性知识”生产的三个过程和地方传统提取中被重新阐释的过程;强调“地方性知识”应通过文化主体来构建,阐释者要纠正观察者的优越感,以中介身份去理解不同文化系统中的知识。
  • 郎雅娟
  • 全文[ PDF 0.0 MB ] 2020.5(38):117-122  共有 364 人次浏览
  • 清代旗人戏曲活动研究述评
  • [摘要]学界对清代旗人戏曲活动的研究厘清了各阶层旗人的观演剧状况,揭橥了禁戏法令对旗人观演剧的影响,梳理和挖掘了旗人的戏曲创作和剧本收藏史实。这些论著构建了旗人戏曲活动研究的总体认知,有助于深入了解旗人在戏曲发展史中所做的历史贡献。但相关论述在史料的运用广度和研究视野的调整方面仍有待继续开拓。
  • 赵林平
  • 全文[ PDF 0.0 MB ] 2022.1(40):117-125  共有 304 人次浏览
  • 关于穆儒丐小说《梅兰芳》的若干辨析
  • [摘要]目前关于穆儒丐小说《梅兰芳》的各类表述中,经常提到两家报社因连载书稿而被关停,穆氏因此远走沈阳,以及此书被尽数焚毁而失传等,这些说法并不准确,值得辨析。此书内容也有失实之处,并已影响到了学界相关认知,例如穆氏将梅兰芳脱离私寓的时间定于民国成立后,而结合其他史料判断,这一时间应在 1909 年前后。
  • 刘静垚
  • 全文[ PDF 0.0 MB ] 2021.5(39):118-122  共有 306 人次浏览
  • 图像叙述视域中的阿来小说《云中记》研究
  • [摘要]阿来的小说《云中记》以地震后即将消失的藏族村庄废墟为依托,通过对废墟、史诗、仪式、生活诸多图像的叙述,呈现出现代化进程中经历灾难伤痛洗礼的人物艰难的精神整合历程。阿来以记忆性复现和想象性重构的图像叙述方式达成人物的主体性构建,实现对现实生存的精神超越。
  • 佘国秀
  • 全文[ PDF 0.0 MB ] 2020.2(38):118-128  共有 482 人次浏览
  • 论北魏盛乐—平城之际的女乐
  • [摘要]北魏盛乐至平城初期,从始祖拓跋力微初识礼乐,桓、穆二帝初建乐悬,至道武帝礼乐改制,初步建立起系统性的礼仪制度,陆续融入了中原礼乐文明的基因。以早期代歌、女祭歌舞、《真人代歌》为代表的宫廷女乐,承担了祭祀、燕飨等礼仪功能。道武刘皇后是推动《真人代歌》一百五十章成编的关键人物;邓渊踵事修辞,分章定曲。此时期出土的音乐图物,反映了女乐的基本构架:稳定的乐队组织、器乐组合和表演方式,这对研究北魏早期乐史具有积极意义。而中山宫廷乐人、金石器物的迁入,对平城时期礼乐建设和女乐发展具有关键作用。
  • 许继起
  • 全文[ PDF 0.0 MB ] 2021.4(39):118-131  共有 308 人次浏览
  •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下的神话学史书写——以哈尼族神话研究为主线
  • [摘要]既往的中国神话学学术史研究, 在国别、专题、时期、目录学等多个维度上,已形成较成熟的书写范例,但从族别视角彰显多民族神话叙事及其学术理路的书写实践尚待深入掘进。以哈尼族神话研究为例,其学术史体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塑的历程。1949年以来,哈尼族神话的采录相继不绝,不仅是国家文化建设的需要,也是构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与文化体系的基础工程。民间文学搜集整理出版活动,客观上促进了哈尼族神话研究的多学科参与,并将哈尼族神话锚定于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文化图景中。基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神话学史书写,可从国家话语、国际学术格局、民族文化认同和学术范式等方面次第展开。
  • 张多
  • 全文[ PDF 0.0 MB ] 2021.2(39):118-128  共有 383 人次浏览
  • 论旗籍作家武侠小说中的“关帝情结”
  • [摘要]旗人社会特出的“关帝情结”对清代和民国时期旗籍作家的武侠小说创作都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在“关帝情结”的作用下,旗籍作家非常注重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现侠客情义,这一方面使得其武侠小说创作的内容丰富多姿,表现出浓厚的人间情味;另一方面,作家笔下的侠客情义又是被规范和被规训了的情义,有着对于侠客人生的囿限和压抑。
  • 张书杰
  • 全文[ PDF 1338.0 MB ] 2015.3(1):118-126  共有 1317 人次浏览
  • 论黎锦的文化救赎功能
  • [摘要]海南黎锦被称为黎族的“文化核心载体”、海南文化首要象征。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里,黎锦的演进与黎族传统社会的自然环境、生存范式、社会组织、社会秩序、民间信仰及价值理念等密切相关,从生理学的角度看,黎锦具有隔离蚊虫、调节温度的功用,从精神层面看,黎锦还具有生命意义、终极皈依,人伦仪轨、族别标识,情感表达、个体自我确证等功用。
  • 冯建章
  • 全文[ PDF 1241.0 MB ] 2015.1(1):118-126  共有 2520 人次浏览
  • 神马叙事传统中的“秘相程式描述法”及其象征意义———以“格萨尔”...
  • [摘要]在“格萨尔”史诗的演述传统中,有关格萨尔王的坐骑———神马“灵烈骝”的说唱中潜存着一种特殊的“秘相程式描述法”,且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文章以“马赞”和《赛马称王》章部的文本分析为中心,兼及考察相关的传统抄本和口头演述本,神马的“秘相程式描述法”主要有“秘相相征”和“开启秘门”两种构合方式,同时体现为三种具体的演述模式。不同的“秘相”描述方法之间有时相互交织,有时又依据演述语境呈现出适时增扩或俭省的特征,在长期的演述实践中生成为“格萨尔”史诗演述传统中特定的“神马主题”。而在“秘相程式描述法”的背后,隐含着藏族传统的相马知识、神灵系统的嬗变和文化记忆的根性表达,从多方面映射了史诗叙事传统的口语艺术及其诗性智慧的代际传承。
  • 李连荣(藏族)
  • 全文[ PDF 0.0 MB ] 2023.2(41):119-128  共有 148 人次浏览
  • 古典语文学何以推进口头诗学研究 ——以贺大卫对壮族仪式经文的疏解...
  • [摘要]澳大利亚学者贺大卫三本关于壮族仪式经文的译注《杀牛祭祖》《招魂》《汉皇 与祖皇》呈现了进入异文化仪式经文研究时的可操作性步骤:在长期、多次的田野作业中把握 仪式面貌,基于仪式文化背景和精细审慎的手抄本比较与考订,以经文持有者或仪式实践者所 提供的解读为根基,形成对经文的疏解。手抄本与仪式演述之间的差异,可引导研究者进一步 探究口头表达艺术的独特性和仪式经文发挥效力的方式等。
  • 陆慧玲
  • 全文[ PDF 0.0 MB ] 2022.6(40):119-130  共有 199 人次浏览
  • 近世民间信仰中的神话层累——从海盐神歌《伏羲王》到《三天三宝》
  • [摘要]在浙江海盐“待佛”活动的仪式文本中,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一个神歌抄本《伏羲王》很早被公布,因涉及兄妹婚母题而被神话研究者经常使用,其实它只是被改造过的节选本。现通过对原抄本的细读,结合实际的仪式过程,发现它袭用了道教的神灵框架,本名应为《三天三宝》,展示的却是盘古、伏羲和神农的远古“三皇”神话,在承袭过程中有所新创,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出“神话地层”的层累、叠压、打破诸状况,以及其中蕴含的现实性功能导向。
  • 陈泳超
  • 全文[ PDF 0.0 MB ] 2020.4(38):119-127  共有 478 人次浏览
  • 《穆天子传》一物二名辨析
  • [摘要]《穆天子传》出现的名物,都是以汉语为本位,而不是其他语种的音译,因此,可以从名物所用文字的音、形、义切入进行考察。《穆天子传》中的一物二名,一种类型是中土与西膜对于同一个存在物的两种称呼,黑水与鸿鹭、苦山与茂苑、答蓳与木禾属于这种类型,反映的是中土与西膜文化多方面的差异。一物二名的第二种类型,是中土对于同一存在物的两种称呼,舂山与县圃、群玉之山与策府属于这种类型。“舂”字的含义是修饰,形态美好,“县”字的含义是指周天子的领地,“策”字是指带有芒刺的玉。《山海经》中的木禾,《淮南子》中的县圃,与《穆天子传》中的同一名称的存在物大相径庭,不能混淆在一起。
  • 李炳海
  • 全文[ PDF 0.0 MB ] 2021.1(39):119-127  共有 394 人次浏览
«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